相亲

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言下之意是由父母通过媒人协助来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。在这个自由恋爱的世纪,单身男女会因自身着急或父母着急而顺从亲朋戚友的相亲安排。当然也有些国家如印度,还是很讲究门当户对,相同种姓。印度的种姓制度 ( Caste System ) 可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,你的结婚对象只可以是和你同一个级别。

工作上碰巧有很多机会接触来只印度的印度同事,一些甚至混熟了。经常和他们聊天都不难发现,他们的另一半都是由家里安排的,女生大学毕业下嫁后一般都在家里相夫教子,当然也有继续工作的。而我的这位继续工作的女同事,她是少数除外的例子。她的丈夫是她的大学同学,他们的婚事也不是由家里安排。据另一个同事说,他们一般不曾碰面,只有在双方经家长介绍后才开始通过电话联系。如果发现与对方性格不合,也只能妥协、将就。

几年前我到深圳出差,听当地的同事说他女友的妹妹也去相亲了,重点是那女生才21岁,我当时就不解为什么那么年轻还着急相亲。电视剧也经常看到,父母都会拿着孩子的简历在公园替子女寻找匹配的的另一半,当然这相亲市集在现实生活中是真的存在。可能大家都忙于工作,年龄渐长而不自知,唯有让家里两老来操这个心。

单身可以是被动也可以是主动,主动选择单身是因为近年越来越多的不婚主义者。相亲只对被动的单身人士凑效。我有一位本地的印度同事,他可是一个很调皮、很有主见的男生,某天他忽然告知我们他要结婚了,而且他的未婚妻是通过家里安排的。大家都很吃惊,感觉他就是那一类只追求自己喜欢,全部男同事都有可能相亲,唯独他最不可能。

我的一位朋友因一直单身,她姐姐就把公司同事介绍给她。他们俩基本没有共同的话题,一个搞技术的、一个搞金融的,大家对各自的领域都一窍不通,见面一两次后就渐行渐远,不再联络。媒人可是个高危的职业,所以人们才会说不当媒人三代好。结婚后,对方才原形毕露,这时大家就会把矛头指向不称职的媒人。

古代的相亲是盲婚哑嫁,素昧谋面的两个人只有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看到对方。现代的相亲一般都是通过亲朋戚友介绍,不然就是参与联谊活动。我们这个年代比较幸运因为选择权在我们手里,你可以选择不婚、迟婚甚至不婚。